曾工致力于各类电子电器产品的国际国内认证、EMC整改,欢迎各位询价,提供专业服务,解决客户痛点!专治各种产品不合格!
电话:139 2899 3907 邮箱:info@emc.wiki
“Wi-Fi”的版本间差异
第211行: | 第211行: | ||
! 新西兰 | ! 新西兰 | ||
|- | |- | ||
! 40/20 MHz !! 40/20 MHz !! 未知 !! 40/20 MHz!! 10 MHz !! 40/20 MHz!! 40/20 MHz!! 20 MHz!! 20 MHz!! 40/20 MHz !! 40/20 MHz | ! 40/20 MHz !! 40/20 MHz !! 未知 !! 40/20 MHz!! 10 MHz !! 40/20 MHz!! 40/20 MHz!! 20 MHz!! 20 MHz!! 40/20 MHz !! 40/20 MHz || 40/20 MHz !! 40/20 MHz!! 40/20 MHz | ||
|- | |- | ||
| 183 || 4915 || {{no}} || {{no}} || {{no}} || {{no}} || {{yes}} || {{no}} || {{no}} || {{no}} || {{no}} || {{no}} || {{no}} || {{no}} || {{no}} || {{no}} || {{no}} | | 183 || 4915 || {{no}} || {{no}} || {{no}} || {{no}} || {{yes}} || {{no}} || {{no}} || {{no}} || {{no}} || {{no}} || {{no}} || {{no}} || {{no}} || {{no}} || {{no}} |
2020年8月2日 (日) 20:26的版本
Wi-Fi
Wi-Fi(发音: /ˈwaɪfaɪ/),又称“无线热点”或“无线网络”,是Wi-Fi联盟的商标,一个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Wi-Fi”常被写成“WiFi”或“Wifi”,但是它们并没有被Wi-Fi联盟认可。
Wi-Fi产品经由Wi-Fi联盟的一家独立授权测试实验室进行严格测试,产品成功通过测试后,授予制造商或销售商使用Wi-Fi标志、Wi-Fi CERTIFIED标志和相关商标,Wi-Fi联盟使用术语“Wi-Fi CERTIFIED”来称呼这类通过认证的产品。认证(Certification)意味着产品与在相同频段内运行的其他Wi-Fi CERTIFIED设备具有互操作性。
由来
Wi-Fi这个术语被人们普遍误以为是指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5],类似历史悠久的音频设备分类:长期高保真(1930年开始采用)或Hi-Fi(1950年开始采用)。即便是Wi-Fi联盟本身也经常在新闻稿和文件中使用“Wireless Fidelity”这个词,Wi-Fi还出现在ITAA的一个论文中。事实上,Wi-Fi一词是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全写的。
1999年,几家富有远见的公司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全球性非营利性协会——无线以太网兼容性联盟(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WECA),其目标是使用一种新的无线网络技术,无论品牌如何,都能带来最佳的用户体验。在2000年,该小组采用术语“Wi-Fi”作为其技术工作的专有名称,并宣布了正式名称:Wi-Fi Alliance。
历史
- 1971年
夏威夷大学创建了无线分组数据网络ALOHAnet,该网络以UHF(超高频)无线电波运行。
- 1985年
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开放了无线频谱的ISM(工业,科学和医学)频段,开放的频段包括:915 MHz,2.4GHz和5.8GHz。
- 1988年
NCR开始基于直接序列扩频的WLAN产品开发。
- 1990年
成立IEEE 802.11工作组。 NCR发布915 MHz的WaveLAN,提供2 Mbps速率。
- 1991年
WLAN标准要求在IEEE 802.11工作组中达成一致。 欧洲研究委员会(ERC)将2.4 GHz ISM频段分配给WLAN使用。
- 1993年
AT&T发布2.4 GHz的WaveLAN,提供2 Mbps速率。 IEEE 802.11从NCR,Symbol Technologies和Xircom的提案中选择了MAC协议的基础。 AT&T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完成了WaveLAN的首次大规模安装。
- 1994年
由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卡内基梅隆大学的Alex Hills博士于1993年构思的无线研究计划“Wireless Andrew”开始实施,最初覆盖了校园内的7座建筑物, 后来扩展到了校园中所有的学术和行政大楼。 [10] [11]
- 1995年
Wayport首次部署“热点(hotspots)”。
- 1997年
IEEE 802.11标准的第一个版本IEEE 802.11-1997发布,提供最高2 Mbps的链接速度。
- 1999年
六家技术公司成立了无线以太网兼容性联盟(WECA),致力于通用兼容性和优质用户体验。
- 1999年-2000年
IEEE 802.11的第一个修订版IEEE 802.11-1999于1999年8月10日发布,并成为ISO标准ISO/IEC 8802–11:1999。[8]两个修正案IEEE 802.11a-1999于1999年12月30日正式发布,IEEE 802.11b-1999于2000年1月20日发布。[14]802.11b在2.4GHz频段上提供最高11 Mbps的链接速度,获取了市场成功。802.11a将正交频分复用(OFDM)引入802.11,使用5GHz频段提供最高54 Mbps的速率,但由于工作频段不同,新设备想要利用802.11a提供的高速率又要与庞大的802.11b设备基础保持向后兼容性会增加成本,且在1999年-2000年期间,美国非军事使用的5 GHz频段仅限于部分信道,故而802.11a未能流行开来。
- 2000年
无线以太网兼容性联盟(WECA)更名Wi-Fi联盟(Wi-Fi Alliance,缩写WFA),并引入术语“Wi-Fi”。第一款Wi-Fi CERTIFIED产品发布。
- 2003年
IEEE 802.11g-2003修正案发布,将正交频分复用(OFDM)应用到2.4GHz频段上,提供最高54 Mbps的速率,并与802.11b保持向后兼容性和互操作性,802.11g在市场上获取了成功。Broadcom在IEEE 802.11g修正案发布之前发布了基于802.11g标准草案的芯片,为后来行业参与者基于标准草案抢先发布产品进入市场的行为开创了先例。 世界无线电大会在5GHz频段为无线接入系统分配了额外的455 MHz频谱。 为应对Wi-Fi网络暴露出来的安全性问题,Wi-Fi联盟基于IEEE 802.11i标准草案推出Wi-Fi Protected Access(WPA)认证作为过渡。
- 2004年
IEEE 802.11i-2004修正案发布,Wi-Fi联盟开启Wi-Fi CERTIFIED WPA2认证以增强Wi-Fi安全性。 Wi-Fi联盟基于IEEE 802.11e标准草案推出Wi-Fi CERTIFIED WMM认证,在Wi‑Fi网络中增加了服务质量(QoS)功能。
- 2005年
IEEE 802.11e-2005修正案发布,为802.11带了服务质量(QoS)增强功能,Wi-Fi联盟推出Wi-Fi CERTIFIED WMM-Power Save认证,用以改善移动设备的电池寿命并提高通过Wi-Fi网络传输语音调用的效率。 “Wi-Fi”被韦氏大学词典(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收录。
- 2007年
鉴于2005年至2006年期间市场参与者抢先推出所谓“pre-n”或“draft-n”产品,IEEE采取非常规措施将2007年初形成的IEEE 802.11n草案D2.0公开发布,Wi-Fi联盟基于草案D2.0在2007年6月开启Wi-Fi CERTIFIED 802.11n draft 2.0认证计划,以确保在802.11n标准获批之前发布的产品具有互操作性。
- 2009年
IEEE 802.11n-2009修正案发布,为802.11引入MIMO技术,该技术允许更多的天线创建更多的数据流,最大传输速率可达600 Mbps。 Wi-Fi联盟开启Wi-Fi CERTIFIED n认证计划,更新了Wi-Fi CERTIFIED n标志,以Wi-Fi CERTIFIED标志左边字母的变化表明与802.11 a/b/g产品的向后兼容性。
- 2013年
Wi-Fi CERTIFIED ac认证打破了千兆速率屏障。
- 2018年
Wi-Fi联盟引入Wi-Fi 6,Wi-Fi 5和Wi-Fi 4行业命名。 WPA3继续Wi-Fi安全演进。
- 2019年
Wi-Fi CERTIFIED 6开创了Wi-Fi新时代。
世代
世代
Wi-Fi基于IEEE 802.11标准,Wi-Fi联盟在2018年发起"Generational Wi-Fi"营销计划,基于主要的Wi-Fi技术(PHY)版本,引入了对消费者友好的Wi-Fi世代名称(Wi-Fi generation names),格式为“Wi-Fi”后跟一个整数,并鼓励采用世代名称作为行业术语。世代名称不影响以前的认证程序名称,对于以前的认证程序(例如Wi-Fi CERTIFIED ac或更早的程序),继续使用原始认证程序名称。Wi-Fi联盟没有为Wi-Fi 4之前的Wi-Fi世代分配新名称。
- 第一代 基于IEEE 802.11原始标准,2.4GHz工作频段,最高速率2 Mbit/s。
- 第二代 基于IEEE 802.11b,2.4GHz工作频段,最高速率11 Mbit/s,认证计划为“Wi-Fi CERTIFIED b”。
- 第三代 基于IEEE 802.11a,5GHz工作频段,最高速率54 Mbit/s,认证计划为“Wi-Fi CERTIFIED a”。基于IEEE 802.11g,2.4GHz工作频段,最高速率54 Mbit/s,认证计划为“Wi-Fi CERTIFIED g”。
- 第四代 基于IEEE 802.11n,世代名称Wi-Fi 4,信道宽度20MHz、40MHz,2.4GHz和5GHz频段,最高4条空间流,最大副载波调制64-QAM,最高速率600 Mbit/s,认证计划为“Wi-Fi CERTIFIED n”。
- 第五代 基于IEEE 802.11ac,世代名称Wi-Fi 5,信道宽度20MHz、40MHz、80MHz、80+ 80MHz、160MHz,5GHz频段,最高8条空间流,最大副载波调制256-QAM,最高速率6.9 Gbit/s,认证计划为“Wi-Fi CERTIFIED ac”。
- 第六代 基于IEEE 802.11ax,世代名称Wi-Fi 6,信道宽度20MHz、40MHz、80MHz、80+ 80MHz、160MHz,2.4GHz和5GHz频段,最高8条空间流,最大副载波调制1024-QAM,最高速率9.6 Gbit/s,认证计划为“Wi-Fi CERTIFIED 6”。
与IEEE 802.11区别
Wi-Fi与IEEE 802.11常常被混淆,两者的区别可以概述为IEEE 802.11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标准,而Wi-Fi是IEEE 802.11标准的一种实现。IEEE 802.11标准中制定了多个物理层(PHY)规范,产品实现除了Wi-Fi,还有WiGig,WiGig联盟并入Wi-Fi联盟后,被定义为Wi-Fi的扩展推出了Wi-Fi CERTIFIED WiGig认证计划。在这两类范围以外还有两个区别明显的的物理层规范TVHT PHY和S1G PHY,工作在1 GHz以下频段。市场上有基于TVHT PHY的"Super Wi-Fi",工作在电视空白频段。Wi-Fi联盟曾就此发表声明,由于其无法与Wi-Fi设备互操作,不鼓励使用诸如“Super Wi-Fi”之类易于混淆的名称,也还没有工作于电视空白频段的Wi-Fi技术。
WLAN信道列表
- 2.4 GHz 频段范围内有每隔 5 MHz 分隔的频道14个(除了第14频道与第13频道相隔了 12 MHz)。
- 需要注意的是,802.11g/n 不可能保证 OFDM 调制中完全不重叠频道的数量。
Wi-Fi在全球各地的频率分配和操作限制并不相同。 台湾、美国所用的标准在2.4 GHz频带有11个频道,
欧洲大部分地区有另外的2个频道,即13个频道(1-11 v.s 1-13),
日本还要追加一个(1-14)。
这造成混乱现象:一个Wi-Fi信号在2.4 GHz频段实际上占用五个频道,两个频道编号之差大于5的频道,如2和7,不会发生频道重叠,因此在美国只有3个非重叠频道:1、6、11。在欧洲有三个或四个非重叠频道:1、6、13或1、5、9、13。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EIRP)在欧盟被限制为20 dBm的(100mW)。
頻道列表
很多国家都有法律规管这些频道的使用,例如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最大功率电平等。网络运营商应咨询当地主管部门,因为这些规定可能会过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允许不需要申请许可证使用第1频道到第13频道:
頻道 | 頻率 (MHz) |
北美地区 | 日本 | 巴西 | 大部分国家 |
---|---|---|---|---|---|
1 | 2412 | 是 | 是 | 是 | 是 |
2 | 2417 | 是 | 是 | 是 | 是 |
3 | 2422 | 是 | 是 | 是 | 是 |
4 | 2427 | 是 | 是 | 是 | 是 |
5 | 2432 | 是 | 是 | 是 | 是 |
6 | 2437 | 是 | 是 | 是 | 是 |
7 | 2442 | 是 | 是 | 是 | 是 |
8 | 2447 | 是 | 是 | 是 | 是 |
9 | 2452 | 是 | 是 | 是 | 是 |
10 | 2457 | 是 | 是 | 是 | 是 |
11 | 2462 | 是 | 是 | 是 | 是 |
12 | 2467 | 否 | 是 | 否 | 是 |
13 | 2472 | 否 | 是 | 否 | 是 |
14 | 2484 | 否 | 只能使用 802.11b | 否 | 否 |
^A 实际上在美国是允许第12频道和第13频道在低功率的条件下使用的,而只要在 2400 MHz 到 2483.5 MHz 频率范围内[7]带宽小于 50-dB 在美国是允许使用扩频调制通讯的,这个范围实质上就包括了第12频道和第13频道。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文件澄清,只有第14频道的低功率发射机和低增益天线是不被允许的,第12频道和第13频道则可以[8]。然而,第12频道和第13频道通常不会使用,这是因为 2483.5 MHz 到 2500 MHz 需要避免在任何潜在的原因下干扰相邻的正在合法使用的频段[9][10]。在加拿大前12个频道在全功率下都可供使用,而其它的频道的发射功率则受限。
^B 在日本,14频道只能使用 DSSS 和 CCK 调制模式,不能使用 OFDM 模式(802.11g 所使用的调制方式)(IEEE 802.11-2007 §19.4.2)。
3.6 GHz (802.11y)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信息取自 IEEE 802.11y-2008 附录 J
这个范围记录的是只有在美国持有被允许有执照才能使用的频段。
在 40 MHz 的频段里从 3655 MHz 到 3695 MHz 可用,可被分成8个 5 MHz 、4个 10 MHz 或2个 20 MHz 频道使用,具体如下:
频道 | 频率 (MHz) |
美国 | ||
---|---|---|---|---|
5 MHz | 10 MHz | 20 MHz | ||
131 | 3657.5 | 是 | 否 | 否 |
132 | 3660.0 | 否 | 是 | |
3662.5 | 是 | 否 | ||
133 | 3665.0 | 否 | 是 | |
否 | ||||
3667.5 | 是 | 否 | ||
134 | 3670.0 | 否 | 是 | |
3672.5 | 是 | 否 | ||
135 | 3675.0 | 否 | ||
否 | 否 | |||
3677.5 | 是 | |||
136 | 3680.0 | 否 | 是 | |
3682.5 | 是 | 否 | ||
137 | 3685.0 | 否 | 是 | |
否 | ||||
3687.5 | 是 | 否 | ||
138 | 3690.0 | 否 | 是 | |
3692.5 | 是 | 否 |
4.9 GHz (802.11y)
此类 WLAN 所使用的频段属于公共安全频段。此频段频宽为 50 MHz 范围从 4940 MHz 到 4990 MHz 即 WLAN 第20频道到第26频道,它们都被美国公共安全机构使用。在该频谱空间中分配了两个 20 MHz 的非重叠频道,其中最常用的频道是第22频道和第26频道。
5 GHz (802.11a/h/j/n/ac/ax)
頻道 | 频率 (MHz) |
美国 | 欧洲 | 瑞士 | 日本 | 新加坡 | 中国 | 以色列 | 韩国 | 土耳其 | 澳大利亚 | 南非 | 巴西 | 台湾 | 新西兰 | |
---|---|---|---|---|---|---|---|---|---|---|---|---|---|---|---|---|
40/20 MHz | 40/20 MHz | 未知 | 40/20 MHz | 10 MHz | 40/20 MHz | 40/20 MHz | 20 MHz | 20 MHz | 40/20 MHz | 40/20 MHz | 40/20 MHz | 40/20 MHz | 40/20 MHz | |||
183 | 4915 | 否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184 | 4920 | 否 | 否 | 否 | 是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185 | 4925 | 否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187 | 4935 | 否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188 | 4940 | 否 | 否 | 否 | 是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189 | 4945 | 否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192 | 4960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196 | 4980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7 | 5035 | 否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8 | 5040 | 否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9 | 5045 | 否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11 | 5055 | 否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12 | 5060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16 | 5080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34 | 5170 | 否 | 否 | 室内 | 客户端支持 |
否 | 是 | 否 | 是 | 否 | 室内 | 否 | 室内 | 室内 | 是 [1] | 室内 |
36 | 5180 | 是 | 是 | 室内 | 室内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室内 | 是 | 室内 | 室内 | 是 | 室内 |
38 | 5190 | 是 | 否 | 室内 | 客户端支持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室内 | 否 | 室内 | 室内 | 是 | 室内 |
40 | 5200 | 是 | 是 | 室内 | 室内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室内 | 是 | 室内 | 室内 | 是 | 室内 |
42 | 5210 | 是 | 否 | 室内 | 客户端支持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室内 | 否 | 室内 | 室内 | 是 | 室内 |
44 | 5220 | 是 | 是 | 室内 | 室内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室内 | 是 | 室内 | 室内 | 是 | 室内 |
46 | 5230 | 是 | 否 | 室内 | 客户端支持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室内 | 否 | 室内 | 室内 | 是 | 室内 |
48 | 5240 | 是 | 是 | 室内 | 室内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室内 | 是 | 室内 | 室内 | 是 | 室内 |
52 | 5260 | DFS | 室内/DFS/TPC | 室内/DFS/TPC (否则必须将功率限制为低于 100mW 而不是 200mW) |
室内/DFS/TPC | 否 | 是 | DFS/TPC | 是 | DFS | 室内 | DFS/TPC | 室内 | 室内 | 是 [2] | DFS/TPC |
56 | 5280 | DFS | 室内/DFS/TPC | 室内/DFS/TPC (否则必须将功率限制为低于 100mW 而不是 200mW) |
室内/DFS/TPC | 否 | 是 | DFS/TPC | 是 | DFS | 室内 | DFS/TPC | 室内 | 室内 | 是 | DFS/TPC |
60 | 5300 | DFS | 室内/DFS/TPC | 室内/DFS/TPC (否则必须将功率限制为低于 100mW 而不是 200mW) |
室内/DFS/TPC | 否 | 是 | DFS/TPC | 是 | DFS | 室内 | DFS/TPC | 室内 | 室内 | 是 | DFS/TPC |
64 | 5320 | DFS | 室内/DFS/TPC | 室内/DFS/TPC (否则必须将功率限制为低于 100mW 而不是 200mW) |
室内/DFS/TPC | 否 | 是 | DFS/TPC | 是 | DFS | 室内 | DFS/TPC | 室内 | 室内 | 是 | DFS/TPC |
100 | 5500 | DFS[3] | DFS/TPC | DFS/TPC (否则必须将功率限制为低于 500mW 而不是 1W) |
DFS/TPC | 否 | 否 | 否 | 否 | DFS | DFS/TPC | DFS/TPC | 是 | DFS | 是 | DFS/TPC |
104 | 5520 | DFS[3] | DFS/TPC | DFS/TPC (否则必须将功率限制为低于 500mW 而不是 1W) |
DFS/TPC | 否 | 否 | 否 | 否 | DFS | DFS/TPC | DFS/TPC | 是 | DFS | 是 | DFS/TPC |
108 | 5540 | DFS[3] | DFS/TPC | DFS/TPC (否则必须将功率限制为低于 500mW 而不是 1W) |
DFS/TPC | 否 | 否 | 否 | 否 | DFS | DFS/TPC | DFS/TPC | 是 | DFS | 是 | DFS/TPC |
112 | 5560 | DFS[3] | DFS/TPC | DFS/TPC (否则必须将功率限制为低于 500mW 而不是 1W) |
DFS/TPC | 否 | 否 | 否 | 否 | DFS | DFS/TPC | DFS/TPC | 是 | DFS | 是 | DFS/TPC |
116 | 5580 | DFS[3] | DFS/TPC | DFS/TPC (否则必须将功率限制为低于 500mW 而不是 1W) |
DFS/TPC | 否 | 否 | 否 | 否 | DFS | DFS/TPC | DFS/TPC | 是 | DFS | 是 | DFS/TPC |
120 | 5600 | 否[4] | DFS/TPC | DFS/TPC (否则必须将功率限制为低于 500mW 而不是 1W) |
DFS/TPC | 否 | 否 | 否 | 否 | DFS | DFS/TPC | 否 | 是 | DFS | 是 | DFS/TPC |
124 | 5620 | 否[4] | DFS/TPC | DFS/TPC (否则必须将功率限制为低于 500mW 而不是 1W) |
DFS/TPC | 否 | 否 | 否 | 否 | DFS | DFS/TPC | 否 | 是 | DFS | 是 | DFS/TPC |
128 | 5640 | 否[4] | DFS/TPC | DFS/TPC (否则必须将功率限制为低于 500mW 而不是 1W) |
DFS/TPC | 否 | 否 | 否 | 否 | DFS | DFS/TPC | 否 | 是 | DFS | 是 | DFS/TPC |
132 | 5660 | DFS[3] | DFS/TPC | DFS/TPC (否则必须将功率限制为低于 500mW 而不是 1W) |
DFS/TPC | 否 | 否 | 否 | 否 | DFS | DFS/TPC | DFS/TPC | 是 | DFS | 是 | DFS/TPC |
136 | 5680 | DFS[3] | DFS/TPC | DFS/TPC (否则必须将功率限制为低于 500mW 而不是 1W) |
DFS/TPC | 否 | 否 | 否 | 否 | DFS | DFS/TPC | DFS/TPC | 是 | DFS | 是 | DFS/TPC |
140 | 5700 | DFS[3] | DFS/TPC | DFS/TPC (否则必须将功率限制为低于 500mW 而不是 1W) |
DFS/TPC | 否 | 否 | 否 | 否 | DFS | DFS/TPC | DFS/TPC | 是 | DFS | 是 | DFS/TPC |
149 | 5745 | 是 | SRD 研究中(25 mW)[5] | 否 | 否 | 否 | 是 | 是 | 否 | 是 | 否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153 | 5765 | 是 | SRD 研究中(25 mW)[5] | 否 | 否 | 否 | 是 | 是 | 否 | 是 | 否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157 | 5785 | 是 | SRD 研究中(25 mW)[5] | 否 | 否 | 否 | 是 | 是 | 否 | 是 | 否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161 | 5805 | 是 | SRD 研究中(25 mW)[5] | 否 | 否 | 否 | 是 | 是 | 否 | 是 | 否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165 | 5825 | 是 | SRD 研究中(25 mW)[5] | 否 | 否 | 否 | 是 | 是 | 否 | 是 | 否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 在欧盟,标准 EN 301 893 规定了 5.15 GHz - 5.725 GHz 的使用。
- 在美国,2007年FCC开始要求使用 5.250 GHz - 5.350 GHz 和 5.470 GHz - 5.725 GHz 频段的设备必须采用动态频率选择和传输功率控制,这是为了避免干扰气象雷达和军事应用。在2010年,联邦通讯委员会进一步明确在 5.470 GHz - 5.725 GHz 频段的使用方法,以避免干扰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本声明取消了第120頻道、第124頻道和第128頻道的使用授权,而只要与距离35公里之内的 TDWR 系统分隔超过 30 MHz(中心频率),那么第116頻道和第132頻道是可以使用的。现在在 5 GHz 频段内有至少5种雷达正在使用的相关频段。
- 在德国,5.250 GHz - 5.350 GHz 和 5.470 GHz - 5.725 GHz 需要采用动态频率选择和传输功率控制,5.150 GHz - 5.350 GHz 只允许在室内使用,5.470 GHz - 5.725 GHz 才被允许在室内外同时使用。这是德国实现欧盟 EU-Rule 2005/513/EC 的规定。
- 在奥地利,他们直接将 Decision 2005/513/EC 本地立法。同样的限制在德国也适用,只有 5.470 GHz - 5.5725 GHz 才被允许在室内外同时使用。
- 在南非,他们简单地复制欧盟的法规。
- 在日本,不允许第34頻道、第38頻道、第42頻道和第46頻道,它们先前均被用于连接 J52 等旧的接入点,但授权已经在2012年5月到期。
- 在巴西,5.150 GHz - 5.725 GHz 频带的 TPC 的使用是可选的,DFS 则仅需要在 5.470 GHz - 5.725 GHz 频带使用。
- 在澳大利亚,DFS 也需要使用 TPC,或将可允许的最大功率减少一半。按照 AS/NZS 4268 B1 和 B2,5250 MHz - 5350 MHz 和 5470 MHz - 5725 MHz 的任何部分频带运作的发射机应按照 ETSI EN 301 893 第 4.4 条和 5.3.4 条以及附件D或替代的 FCC 15.407(h)(2) 实现DFS。另外在 AS/NZS 4268 B3 和 B4 中,5250 MHz - 5350 MHz 和 5470 MHz - 5725 MHz 的任何部分频带运作的发射机应按照 ETSI EN 301 893 第 4.7 条和 5.3.8 条或替代的 15.407(h)(1) 实现 TPC。
-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的调制方式规定不相同。